2019年自考《刑法原理与实务》章节习题汇总(下)

发布日期:2019-07-27 17:45:02 编辑整理:河南自考网 【字体: 】   【自考招生老师微信】
立即购买

《自考视频课程》名师讲解,轻松易懂,助您轻松上岸!低至199元/科!

第五章 犯罪构成

一、单选题

1.犯罪构成实际上是(B )

A.什么行为是犯罪B.犯罪成立的条件C.犯罪的本质属性 D.犯罪的基本状态

2.犯罪客体可以分为(D)

A.一般客体与同类客体B.一般客体、同类客体与简单客体

C.简单客体与复杂客体D.一般客体、同类客体与直接客体

3.下列哪一项是一切犯罪的共同客观要件? (C )

A.危害结果B.行为对象 C.危害行为 D.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

4.犯罪的一般客体是指 (B)

A.刑法所保护的整个社会主义的社会关系 B.一切犯罪所共同侵犯的法益整体

C.某些犯罪所共同侵犯的刑法保护的社会主义社会关系的一部分D.社会主义社会的全部社会关系

5.犯罪的直接客体是指(A)

A.具体犯罪所直接侵犯的具体法益 B.某种犯罪所直接侵犯的对象

C.某种犯罪所直接侵犯的具体人或者物 D.某种犯罪所直接侵犯的社会主义社会关系的一部分

6.只能由不作为形式构成的犯罪有(A )

A.遗弃罪 B.故意伤害罪C.破坏电力设备罪 D.抢夺罪

7.我国刑法分则将犯罪划分为十类,其划分的根据是 (A )

A.同类客体 B.犯罪对象c.一般客体 D.直接客体

8.犯罪客观要件包括(D)

A.仅指危害行为 B.仅指犯罪的时间、地点、手段

C.仅指危害结果 D.危害行为,危害结果,犯罪的时间、地点、手段

9.某甲盗窃正在使用中的电话线,数额不大,构成破坏通讯设备罪;某乙盗窃放在仓库里的电话线,数额较大,构成盗窃罪,对甲、乙定罪不同的原因是 (C)

A.实施犯罪行为的地点不同 B.犯罪数额大小不同

C.犯罪对象所体现的社会关系的性质不同 D.实施犯罪的时间不同

10.自然人犯罪主体分为(A)

A.一般犯罪主体和特殊犯罪主体B.自然犯主体与法定犯主体

C.成年犯主体与未成年犯主体 D.单位主体与非单位主体

11.我国刑法规定的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是指 (A)

A.14到16周岁 B.14到18周岁C.16到18周岁 D.18到20周岁
 

第六章 排除犯罪的事由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正当防卫条件理解不正确的是 (B )

A.不法侵害包括犯罪行为与其他违法行为 B.不法侵害包括所有来源的不法侵害

C.不法侵害不限于作为的侵害 D.不法侵害不限于故意的不法侵害

2.对于防卫过当 (C)

A.可以酌情减轻或免除处罚 B.应当酌情减轻或从轻处罚

C.应当酌情减轻或免除处罚 D.可以酌情减轻或从轻处罚

3.下列不属于法令行为的是 (B)

A.法律基于政策理由排除犯罪性的行为 B.上级机关给予地方发展需要下达的批文

C.法律有意明示了合法性条件的行为 D.职权行为

4.下列不属于自救行为必须符合的条件的是 (B )

A.法益已经受到了违法侵害 B.法益受到正在发生的违法侵害

C.通过法律程序、依靠国家机关不可能或者明显难以恢复受侵害的法益

D.救济行为的手段具有适当性

5.甲某与乙某发生口角后,声称要杀死乙某。乙某怕甲某真的要杀死自己,决定先下手为强,回到家中取出猎枪,埋伏在自家附近,在甲某经过其家门口时,开枪将甲某打死。乙某的行为属于 (C)

A.正当防卫 B.防卫过当C.故意犯罪D.假想防卫

假想防卫:不法侵害必须是现实存在的,如果并不存在不法侵害,但行为人误认为存在不法侵害,因而进行所谓防卫的,属于假想防卫。

6.甲在偏僻的乡间小路上运输毒品,乙见状上前抢劫,甲为了保护毒品,以暴力进行反抗,致乙重伤。甲的行为属于(C)

A.正当防卫 B.紧急避险C.故意伤害 D.防卫过当

7.正当防卫与防卫过当的界限在于 (D)

A.防卫行为超过必要限度 B.防卫行为造成重大损害

C.防卫行为明显超过必要限度D.防卫行为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

8.张某一次子乙平时经常滋事生非。一日,乙无端打骂其妻子,张某过来劝说,乙转而辱骂张某并掏出身上的水果刀欲刺张某,张某逃跑,乙随后紧追。张某长子甲见状随手拿起扁担朝乙的颈部打了一下,将乙打昏在地。张某顺手拿起地上石头朝乙的头部猛砸数下致乙死亡。本案中,张某、甲的行为应如何定性? (A )

A.张某构成故意杀人罪,甲属于正当防卫 B.张某构成故意杀人罪,甲属于防卫过当

C.张某属于防卫过当,构成故意杀人罪,甲属于正当防卫 D.张某和甲均构成故意杀人罪

二、多选题

1.对下列哪些正在进行的犯罪可以进行特殊正当防卫? (ABCDE )

A.行凶 B.杀人C.抢劫 D.强奸 E.绑架

特殊正当防卫:即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

2.下列关于特殊正当防卫的说法正确的是 (CD)

A.对于暴力犯罪或者一般暴力犯罪,可以进行特殊正当防卫

B.对于任何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等暴力犯罪都可以进行特殊正当防卫

C.在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已经结束后,行为人将不法侵害人杀死杀伤的,不适用特殊正当防卫

D.对除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等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外的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可以进行特殊正当防卫

E.对于严重危及财产安全的暴力犯罪也可以进行特殊正当防卫

3.紧急避险的危险来源主要有 (ABCD)

A.大自然的自发力量导致的危险B.动物的袭击带来的危险

C.疾病等特殊情况形成的危险 D.人的危害行为造成的危险

E.负有特定职责的人所面临的对本人的危害

4.下列关于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的说法正确的是 (ACDE)

A.正当防卫的本质是制止不法侵害,保护法益

B.紧急避险的本质是避免现实危险、保护法益

C.紧急避险的本质是避免现实危险、保护较大或同等法益

D.正当防卫的基本特征是在法益正在受到不法侵害的时候,采取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方法,制止不法侵害,保护法益

E.紧急避险的基本特征是在法律所保护的法益遇到危险而不可能采取其他措施予以避免时,不得已损害另较小的或者同等的法益

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保护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合法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采取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方法,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正当防卫行为不负刑事责任。

紧急避险: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给另一较小或者同等法益造成损害的行为。

危险来自:1、大自然的自发力量;2、动物的自发袭击;3、疾病等特殊情况;4、不包括职务、业务上负有特定义务的人

5.防卫过当的罪过形式可以是 (ABC)

A.疏忽大意的过失 B.过于自信的过失C.间接故意 D.直接故意 E.主观过错

防卫过当:防卫行为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属于防卫过当。

防卫过当构成犯罪,一般是过失;也不排除间接故意。

6.正当防卫行为必须是为了使合法利益免受不法侵害而实施,下列情况不属于正当防卫的有 (ABCD )

A.防卫挑拨 B.互相斗殴C.保护非法利益而实施的防卫D.假想防卫

E.针对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所进行的防卫

三、判断题

1.抢劫罪已经既遂,被害人当场对抢劫犯予以暴力反击夺回财物,属于事后防卫。 (×)

理由:在财产性违法犯罪的情况下,行为虽然已经既遂,但在现场还来得及挽回损失的,应当认为不法侵害尚未结束,可以实行正当防卫。因此,虽然抢劫罪已经既遂,但被害人当场对抢劫犯予以暴力反击夺回财物的应认为是正当防卫。

2.凡是超过必要限度的,都是防卫过当。 (× )

理由:只有“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才是防卫过当。

3.防卫过当不是独立的罪名,而应根据其符合的犯罪构成要件确定罪名。 (√ )

4.正当防卫的条件比紧急避险的条件更严格。 (× )

理由:紧急避险的条件比正当防卫的条件更严格。

5.发生火灾时,消防人员不能为了避免火灾对本人的危险而采取紧急避险。 (√)

6.正当业务行为是指虽然没有法律、法令、法规的直接规定,但在社会中被认为是业务上的行为。 (×)

理由:正当业务行为指虽然没有法律、法令、法规的直接规定,但在社会中被认为是正当的业务上的行为。

7.拐卖儿童的行为只要得到儿童的承诺则不成立拐卖儿童罪。(× )

理由:有些承诺并不影响犯罪的成立。拐卖儿童罪即是。只有在以违反被害人意志为前提的犯罪中,被害人承诺才可能排除行为的犯罪性。
 

第七章 故意犯罪形态

一、单选题

1.犯罪未得逞是指 (B )

A.未发生任何危害结果 B.未发生行为人所追求的危害结果.

C.犯罪行为未实行终了 D.为满足某一具体犯罪构成所需要的全部要件

2.有关故意犯罪形态与故意犯罪阶段的关系说法错误的是(D)

A.在犯罪预备阶段只能出现犯罪预备与犯罪中止形态。在犯罪实行阶段,只能出现犯罪未遂、犯罪中止与犯罪既遂形态。

B.犯罪形态是静止的行为状态,犯罪阶段是动态的发展过程

C.犯罪形态没有先后连续性,犯罪阶段则具有连续性

D.一个故意犯罪行为可能经过几种犯罪阶段,也可以出现几种犯罪形态

3.对于预备犯的处罚原则是 (A )

A.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B.应当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C.可以从轻、或者免除处罚 D.可以比照既遂犯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4.对于未遂犯的处罚原则是 (B )

A.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B.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C.应当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D.应当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5.甲为杀乙而向乙的食物中投放毒药,见乙神态痛苦而反悔,将乙送往医院抢救脱险。其实,甲投放的毒品量不足以致乙死亡。对于甲,应认定为 (A )

A.犯罪中止 B.犯罪未遂C.犯罪既遂 D.不是犯罪

6.甲为杀乙而向乙的静脉注射大量空气,后甲反悔后将乙送往医院抢救,但乙仍然死亡。甲的行为应认定为 (B)

A.故意杀人未遂 B.故意杀人既遂C.故意杀人中止 D.过失杀人

7.张某准备到某厂财务室撬保险柜偷钱,他约李某帮助他去望风,李某不同意,并到派出所告发了张某。张某的行为属于 (A )

A.犯罪预备 B.犯罪未遂 C.犯意表示 D.犯罪中止

1.犯罪预备:指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但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能着手实行犯罪的情形。

2.犯罪未遂: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

3.犯罪中止: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

8.甲为了杀死乙,举枪向乙射击,第一枪未击中,在能继续向乙开枪的情况下,甲不再开枪,停止了射击。甲的行为是(B)

A.犯罪未遂 B.犯罪中止C.犯罪既遂 D.不构成犯罪

9.某甲深夜跳墙进入一女村民家,企图实施强奸行为。入屋后,即站在窗前,用螺丝刀撬窗子,在其中一扇窗刚打开之际,正在睡觉的妇女惊醒,遂打开电灯,呼喊抓坏人。甲一看灯下的妇女,竟是自己小学同学,便感到难为情,于是扭头就跑。甲的行为属于 (C)

A.犯罪预备 B.犯罪未遂C.犯罪中止 D.不构成犯罪

10.犯罪未遂形态只能发生在 (C)

A.犯罪的预备过程中 B.间接故意犯罪的过程中C.犯罪实行过程中D.过失犯罪过程中

11.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 (B )

A.可以免除处罚 B.应当免除处罚C.可以减轻处罚 D.应当减轻处罚

12.区分犯罪预备和犯罪未遂的基本标志是 (C)

A.犯罪分子是否已经完成犯罪预备行为B.犯罪分子是否已接近作案目标

C.犯罪分子是否已经着手实行犯罪 D.犯罪分子是否已经进入作案现场

13.行为人为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过程中,自动停止继续实施犯罪预备行为的,其行为构成 (B)

A.犯罪预备 B.犯罪中止C.犯罪未遂 D.不构成犯罪

二、多选题

1.犯罪未遂有以下特征(ABC )

A.已经着手实行犯罪B.犯罪没有得逞C.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没有得逞

D.犯罪目的只部分实现E.没有发生物质性危害结果

2.犯罪的未完成形态包括 (ABC)

A.犯罪预备 B.犯罪未遂C.犯罪中止 D.犯罪连续 E.犯罪实行终了

3.自动停止犯罪的犯罪中止的特征是(ABCD)

A.时间性 B.自动性C.客观性 D.有效性 E.及时性

4.犯罪预备的特征是(ABCD )

A.主观上有犯罪故意B.客观上实施了犯罪的预备行为 c.事实上未能着手实行犯罪

D.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停止 E.为进行犯罪准备工具

5.甲仇恨乙,某日甲误将碱面当毒药投入乙的水杯中,乙喝后安然无恙。甲的行为属于(CDE )

A.意外事件 B.对象错误C.手段错误 D.故意犯罪 E.犯罪未遂

例如:把某种无毒物质误作砒霜投毒杀人的(手段错误),

把男人误认作女人而实施强奸的(客体错误),不妨碍成立故意杀人罪(未遂)或强奸罪(未遂)。

但是在意图杀害甲,因辨认或打击错误而误杀死乙的场合(对象错误),

或者在意图强奸甲女而误强奸了乙女的场合(对象错误),虽然,甲与乙或甲女与乙女是不同的人,但其法律性质是相同的,即都是杀人罪对象中的“人”,强奸罪对象中的“妇女”,不论对谁,只要发生了既遂的结果,应认定为杀人罪或强奸罪的既遂。

6.下列关于犯罪未遂、犯罪中止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有 (ABE )

A.未遂是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未得逞。中止是在犯罪过程中,犯罪分子自动放弃犯罪或自动有效的防止犯罪结果之发生

B.是否着手不同 C.犯罪未遂可有预备未遂,犯罪中止则无 D.有无犯罪结果不同

E.自动防止犯罪结果的情况下,既有可能成立犯罪未遂,也有可能成立犯罪中止

犯罪未遂: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

犯罪中止: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

7.下列行为中属于犯罪预备行为的是 (BC)

A.甲提刀尾随乙欲抢劫,因有车经过,使甲未得逞

B.乙为盗窃财物而进行实地考察 C.丙守候在乙必经之路意图杀害乙

D.丁扬言要杀害戊 E.甲欲杀乙,在日记中详细地描述了准备作案的计划

犯罪预备:指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但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能着手实行犯罪的情形。




《河南自考网》免责声明:

1、由于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本网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考试信息以省考试院及院校官方发布的信息为准。

2、本网信息来源为其他媒体的稿件转载,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内容与版权问题等请与本站联系。联系邮箱:812379481@qq.com。

河南自考便捷服务

当前位置: 首页 > 自考试题 > 法学类

2019年自考《刑法原理与实务》章节习题汇总(下)

日期:2019-07-27 17:45:02  整理:河南自考网  浏览(

第五章 犯罪构成

一、单选题

1.犯罪构成实际上是(B )

A.什么行为是犯罪B.犯罪成立的条件C.犯罪的本质属性 D.犯罪的基本状态

2.犯罪客体可以分为(D)

A.一般客体与同类客体B.一般客体、同类客体与简单客体

C.简单客体与复杂客体D.一般客体、同类客体与直接客体

3.下列哪一项是一切犯罪的共同客观要件? (C )

A.危害结果B.行为对象 C.危害行为 D.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

4.犯罪的一般客体是指 (B)

A.刑法所保护的整个社会主义的社会关系 B.一切犯罪所共同侵犯的法益整体

C.某些犯罪所共同侵犯的刑法保护的社会主义社会关系的一部分D.社会主义社会的全部社会关系

5.犯罪的直接客体是指(A)

A.具体犯罪所直接侵犯的具体法益 B.某种犯罪所直接侵犯的对象

C.某种犯罪所直接侵犯的具体人或者物 D.某种犯罪所直接侵犯的社会主义社会关系的一部分

6.只能由不作为形式构成的犯罪有(A )

A.遗弃罪 B.故意伤害罪C.破坏电力设备罪 D.抢夺罪

7.我国刑法分则将犯罪划分为十类,其划分的根据是 (A )

A.同类客体 B.犯罪对象c.一般客体 D.直接客体

8.犯罪客观要件包括(D)

A.仅指危害行为 B.仅指犯罪的时间、地点、手段

C.仅指危害结果 D.危害行为,危害结果,犯罪的时间、地点、手段

9.某甲盗窃正在使用中的电话线,数额不大,构成破坏通讯设备罪;某乙盗窃放在仓库里的电话线,数额较大,构成盗窃罪,对甲、乙定罪不同的原因是 (C)

A.实施犯罪行为的地点不同 B.犯罪数额大小不同

C.犯罪对象所体现的社会关系的性质不同 D.实施犯罪的时间不同

10.自然人犯罪主体分为(A)

A.一般犯罪主体和特殊犯罪主体B.自然犯主体与法定犯主体

C.成年犯主体与未成年犯主体 D.单位主体与非单位主体

11.我国刑法规定的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是指 (A)

A.14到16周岁 B.14到18周岁C.16到18周岁 D.18到20周岁
 

第六章 排除犯罪的事由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正当防卫条件理解不正确的是 (B )

A.不法侵害包括犯罪行为与其他违法行为 B.不法侵害包括所有来源的不法侵害

C.不法侵害不限于作为的侵害 D.不法侵害不限于故意的不法侵害

2.对于防卫过当 (C)

A.可以酌情减轻或免除处罚 B.应当酌情减轻或从轻处罚

C.应当酌情减轻或免除处罚 D.可以酌情减轻或从轻处罚

3.下列不属于法令行为的是 (B)

A.法律基于政策理由排除犯罪性的行为 B.上级机关给予地方发展需要下达的批文

C.法律有意明示了合法性条件的行为 D.职权行为

4.下列不属于自救行为必须符合的条件的是 (B )

A.法益已经受到了违法侵害 B.法益受到正在发生的违法侵害

C.通过法律程序、依靠国家机关不可能或者明显难以恢复受侵害的法益

D.救济行为的手段具有适当性

5.甲某与乙某发生口角后,声称要杀死乙某。乙某怕甲某真的要杀死自己,决定先下手为强,回到家中取出猎枪,埋伏在自家附近,在甲某经过其家门口时,开枪将甲某打死。乙某的行为属于 (C)

A.正当防卫 B.防卫过当C.故意犯罪D.假想防卫

假想防卫:不法侵害必须是现实存在的,如果并不存在不法侵害,但行为人误认为存在不法侵害,因而进行所谓防卫的,属于假想防卫。

6.甲在偏僻的乡间小路上运输毒品,乙见状上前抢劫,甲为了保护毒品,以暴力进行反抗,致乙重伤。甲的行为属于(C)

A.正当防卫 B.紧急避险C.故意伤害 D.防卫过当

7.正当防卫与防卫过当的界限在于 (D)

A.防卫行为超过必要限度 B.防卫行为造成重大损害

C.防卫行为明显超过必要限度D.防卫行为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

8.张某一次子乙平时经常滋事生非。一日,乙无端打骂其妻子,张某过来劝说,乙转而辱骂张某并掏出身上的水果刀欲刺张某,张某逃跑,乙随后紧追。张某长子甲见状随手拿起扁担朝乙的颈部打了一下,将乙打昏在地。张某顺手拿起地上石头朝乙的头部猛砸数下致乙死亡。本案中,张某、甲的行为应如何定性? (A )

A.张某构成故意杀人罪,甲属于正当防卫 B.张某构成故意杀人罪,甲属于防卫过当

C.张某属于防卫过当,构成故意杀人罪,甲属于正当防卫 D.张某和甲均构成故意杀人罪

二、多选题

1.对下列哪些正在进行的犯罪可以进行特殊正当防卫? (ABCDE )

A.行凶 B.杀人C.抢劫 D.强奸 E.绑架

特殊正当防卫:即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

2.下列关于特殊正当防卫的说法正确的是 (CD)

A.对于暴力犯罪或者一般暴力犯罪,可以进行特殊正当防卫

B.对于任何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等暴力犯罪都可以进行特殊正当防卫

C.在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已经结束后,行为人将不法侵害人杀死杀伤的,不适用特殊正当防卫

D.对除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等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外的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可以进行特殊正当防卫

E.对于严重危及财产安全的暴力犯罪也可以进行特殊正当防卫

3.紧急避险的危险来源主要有 (ABCD)

A.大自然的自发力量导致的危险B.动物的袭击带来的危险

C.疾病等特殊情况形成的危险 D.人的危害行为造成的危险

E.负有特定职责的人所面临的对本人的危害

4.下列关于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的说法正确的是 (ACDE)

A.正当防卫的本质是制止不法侵害,保护法益

B.紧急避险的本质是避免现实危险、保护法益

C.紧急避险的本质是避免现实危险、保护较大或同等法益

D.正当防卫的基本特征是在法益正在受到不法侵害的时候,采取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方法,制止不法侵害,保护法益

E.紧急避险的基本特征是在法律所保护的法益遇到危险而不可能采取其他措施予以避免时,不得已损害另较小的或者同等的法益

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保护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合法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采取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方法,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正当防卫行为不负刑事责任。

紧急避险: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给另一较小或者同等法益造成损害的行为。

危险来自:1、大自然的自发力量;2、动物的自发袭击;3、疾病等特殊情况;4、不包括职务、业务上负有特定义务的人

5.防卫过当的罪过形式可以是 (ABC)

A.疏忽大意的过失 B.过于自信的过失C.间接故意 D.直接故意 E.主观过错

防卫过当:防卫行为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属于防卫过当。

防卫过当构成犯罪,一般是过失;也不排除间接故意。

6.正当防卫行为必须是为了使合法利益免受不法侵害而实施,下列情况不属于正当防卫的有 (ABCD )

A.防卫挑拨 B.互相斗殴C.保护非法利益而实施的防卫D.假想防卫

E.针对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所进行的防卫

三、判断题

1.抢劫罪已经既遂,被害人当场对抢劫犯予以暴力反击夺回财物,属于事后防卫。 (×)

理由:在财产性违法犯罪的情况下,行为虽然已经既遂,但在现场还来得及挽回损失的,应当认为不法侵害尚未结束,可以实行正当防卫。因此,虽然抢劫罪已经既遂,但被害人当场对抢劫犯予以暴力反击夺回财物的应认为是正当防卫。

2.凡是超过必要限度的,都是防卫过当。 (× )

理由:只有“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才是防卫过当。

3.防卫过当不是独立的罪名,而应根据其符合的犯罪构成要件确定罪名。 (√ )

4.正当防卫的条件比紧急避险的条件更严格。 (× )

理由:紧急避险的条件比正当防卫的条件更严格。

5.发生火灾时,消防人员不能为了避免火灾对本人的危险而采取紧急避险。 (√)

6.正当业务行为是指虽然没有法律、法令、法规的直接规定,但在社会中被认为是业务上的行为。 (×)

理由:正当业务行为指虽然没有法律、法令、法规的直接规定,但在社会中被认为是正当的业务上的行为。

7.拐卖儿童的行为只要得到儿童的承诺则不成立拐卖儿童罪。(× )

理由:有些承诺并不影响犯罪的成立。拐卖儿童罪即是。只有在以违反被害人意志为前提的犯罪中,被害人承诺才可能排除行为的犯罪性。
 

第七章 故意犯罪形态

一、单选题

1.犯罪未得逞是指 (B )

A.未发生任何危害结果 B.未发生行为人所追求的危害结果.

C.犯罪行为未实行终了 D.为满足某一具体犯罪构成所需要的全部要件

2.有关故意犯罪形态与故意犯罪阶段的关系说法错误的是(D)

A.在犯罪预备阶段只能出现犯罪预备与犯罪中止形态。在犯罪实行阶段,只能出现犯罪未遂、犯罪中止与犯罪既遂形态。

B.犯罪形态是静止的行为状态,犯罪阶段是动态的发展过程

C.犯罪形态没有先后连续性,犯罪阶段则具有连续性

D.一个故意犯罪行为可能经过几种犯罪阶段,也可以出现几种犯罪形态

3.对于预备犯的处罚原则是 (A )

A.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B.应当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C.可以从轻、或者免除处罚 D.可以比照既遂犯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4.对于未遂犯的处罚原则是 (B )

A.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B.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C.应当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D.应当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5.甲为杀乙而向乙的食物中投放毒药,见乙神态痛苦而反悔,将乙送往医院抢救脱险。其实,甲投放的毒品量不足以致乙死亡。对于甲,应认定为 (A )

A.犯罪中止 B.犯罪未遂C.犯罪既遂 D.不是犯罪

6.甲为杀乙而向乙的静脉注射大量空气,后甲反悔后将乙送往医院抢救,但乙仍然死亡。甲的行为应认定为 (B)

A.故意杀人未遂 B.故意杀人既遂C.故意杀人中止 D.过失杀人

7.张某准备到某厂财务室撬保险柜偷钱,他约李某帮助他去望风,李某不同意,并到派出所告发了张某。张某的行为属于 (A )

A.犯罪预备 B.犯罪未遂 C.犯意表示 D.犯罪中止

1.犯罪预备:指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但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能着手实行犯罪的情形。

2.犯罪未遂: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

3.犯罪中止: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

8.甲为了杀死乙,举枪向乙射击,第一枪未击中,在能继续向乙开枪的情况下,甲不再开枪,停止了射击。甲的行为是(B)

A.犯罪未遂 B.犯罪中止C.犯罪既遂 D.不构成犯罪

9.某甲深夜跳墙进入一女村民家,企图实施强奸行为。入屋后,即站在窗前,用螺丝刀撬窗子,在其中一扇窗刚打开之际,正在睡觉的妇女惊醒,遂打开电灯,呼喊抓坏人。甲一看灯下的妇女,竟是自己小学同学,便感到难为情,于是扭头就跑。甲的行为属于 (C)

A.犯罪预备 B.犯罪未遂C.犯罪中止 D.不构成犯罪

10.犯罪未遂形态只能发生在 (C)

A.犯罪的预备过程中 B.间接故意犯罪的过程中C.犯罪实行过程中D.过失犯罪过程中

11.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 (B )

A.可以免除处罚 B.应当免除处罚C.可以减轻处罚 D.应当减轻处罚

12.区分犯罪预备和犯罪未遂的基本标志是 (C)

A.犯罪分子是否已经完成犯罪预备行为B.犯罪分子是否已接近作案目标

C.犯罪分子是否已经着手实行犯罪 D.犯罪分子是否已经进入作案现场

13.行为人为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过程中,自动停止继续实施犯罪预备行为的,其行为构成 (B)

A.犯罪预备 B.犯罪中止C.犯罪未遂 D.不构成犯罪

二、多选题

1.犯罪未遂有以下特征(ABC )

A.已经着手实行犯罪B.犯罪没有得逞C.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没有得逞

D.犯罪目的只部分实现E.没有发生物质性危害结果

2.犯罪的未完成形态包括 (ABC)

A.犯罪预备 B.犯罪未遂C.犯罪中止 D.犯罪连续 E.犯罪实行终了

3.自动停止犯罪的犯罪中止的特征是(ABCD)

A.时间性 B.自动性C.客观性 D.有效性 E.及时性

4.犯罪预备的特征是(ABCD )

A.主观上有犯罪故意B.客观上实施了犯罪的预备行为 c.事实上未能着手实行犯罪

D.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停止 E.为进行犯罪准备工具

5.甲仇恨乙,某日甲误将碱面当毒药投入乙的水杯中,乙喝后安然无恙。甲的行为属于(CDE )

A.意外事件 B.对象错误C.手段错误 D.故意犯罪 E.犯罪未遂

例如:把某种无毒物质误作砒霜投毒杀人的(手段错误),

把男人误认作女人而实施强奸的(客体错误),不妨碍成立故意杀人罪(未遂)或强奸罪(未遂)。

但是在意图杀害甲,因辨认或打击错误而误杀死乙的场合(对象错误),

或者在意图强奸甲女而误强奸了乙女的场合(对象错误),虽然,甲与乙或甲女与乙女是不同的人,但其法律性质是相同的,即都是杀人罪对象中的“人”,强奸罪对象中的“妇女”,不论对谁,只要发生了既遂的结果,应认定为杀人罪或强奸罪的既遂。

6.下列关于犯罪未遂、犯罪中止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有 (ABE )

A.未遂是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未得逞。中止是在犯罪过程中,犯罪分子自动放弃犯罪或自动有效的防止犯罪结果之发生

B.是否着手不同 C.犯罪未遂可有预备未遂,犯罪中止则无 D.有无犯罪结果不同

E.自动防止犯罪结果的情况下,既有可能成立犯罪未遂,也有可能成立犯罪中止

犯罪未遂: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

犯罪中止: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

7.下列行为中属于犯罪预备行为的是 (BC)

A.甲提刀尾随乙欲抢劫,因有车经过,使甲未得逞

B.乙为盗窃财物而进行实地考察 C.丙守候在乙必经之路意图杀害乙

D.丁扬言要杀害戊 E.甲欲杀乙,在日记中详细地描述了准备作案的计划

犯罪预备:指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但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能着手实行犯罪的情形。


本文标签:河南自考 河南自考法学类 2019年自考《刑法原理与实务》章节习题汇总(下)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http://www.hazikao.net

本文地址:http://www.hazikao.net/faxue/21965.html



《河南自考网》免责声明

1、由于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本网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考试信息以省考试院及院校官方发布的信息为准。

2、本网信息来源为其他媒体的稿件转载,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内容与版权问题等请与本站联系。联系邮箱:81237948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