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学考试《中国教育史》试卷评析

发布日期:2018-05-24 06:22:51 编辑整理:河南自考网 【字体: 】   【自考招生老师微信】
立即购买

《自考视频课程》名师讲解,轻松易懂,助您轻松上岸!低至199元/科!

  一、试题评价

  (一)试题内容分布:本课程使用教材为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周德昌等编著的《中国教育史纲》(1998年版),全书共十五章。根据本课程《自学 纲》(以下简称《考纲》)的要求,考生应系统地把握中国教育史的基本线索,牢记各个历史时期的教育史实和基本概念,掌握各个历史时期重要的教育家的教育思想,并能深刻理解它们之间的辩证关系。

  由表1可见,本套试题覆盖面较广且重点较突出。在全书15个章节中,除第十四章外基本都有不同分量的取材,其中第一、八、九、十章所占分值分别为23%、10%、14%和10%,达到了全卷分值的57%,而这几章的内容正是《考纲》要求重点掌握的中国教育史的基本线索:中国教育的起源、理论奠基、教育制度的形成(萌芽)时期

(第一章:先秦时期的教育)——由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转型时期(第八章:洋务运动时期的教育、第九章:维新运动时期的教育)——现代教育形成时期(以三大学制的形成为标志,包括第十章辛亥革命时期的教育及第十一章“五四”时期的教育的部分内容,其中以第十章为主),命题较好地把握住了考核的重点内容。

   (二)试题难度分数分布:整卷难度约为52%,较易、中等、难分值比例分别为11:80:9,整卷的难度基本符合自学考试的要求,试题难度适中,没有偏题、怪题、繁题,绝大多数试题的难度在0.30—0.70之间。全卷难度较大的题型是多选题(0.26)和填空题(0.33)(见表2),也符合一般题型的特点,即多选题、填空题相对答题难度较大(较易失分)。

   (三)能力考核分数分布:本卷认知能力层次考核的分数比例适中,识记、理解、简单应用、综合应用的分数比例约为20:28:35:17,说明本卷在注重基础知识、基本理论考查的同时,也注重了应用能力的考查,较好地体现了自学考试的命题原则。

   (四)题型分数分布:本卷采用的7种题型均为一般考试常用题型,其中选择题22分,非选择题78分。笔者认为非选择题的比例过大(3:7或4:6的比例可能更加符合自考生的学习特点),其中名词解释3题9分、简答题5分25分、论述题2题20分,这部分占去了全卷54%的分值,直接导致的就是答题量过大,对以自学为主的广大自考生来说,不育是一件苦差事。另外,填空题有12小题共12分,这类考题易导致学生死记硬背现象,不符合自考生的学习特点,还不如改造为选择题;改错题也有12小题共12分,共题量、题分的比例都值得商榷,如保留本题型,建议缩减其比例。

  总的来说,本卷较好地贯彻了《考纲》的要求,无论是整卷的难度设计,还是试题的难易度、认知能力考核比例的构建,以及试题的覆盖面都较合理,不失为一份较好的试卷,如果能对题型的选用及题型分数的分布做一些调整,相信能更加符合自考生的学习特点。

  二、考试成绩及答题情况评析

  从卷面成绩及答题情况来看,考生普遍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一)对基础知识、基本理论的了解和掌握不够全面。本次考试平均分为52分,合格率为约52%。如果仅从统计意义上来看,这个成绩还是可以的。但从命题的角度来看,本卷没有超纲试题,考核内容基本上都是《考纲》要求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且基本上按照考核要求进行试题的编写,所有试题的答案均可在教材里找到。另外,从考生卷面上看,有不少缺答现象。如果考生能真正按照《考纲》要求全面地复习的话,成绩还会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二)对重点内容的把握欠佳。本卷试题覆盖面虽广但重点突出,全卷重点章节的内容分值达57分。但考生这一部分的平均得分只有一半多一点,不到30分,可见考生对重点内容的把握仍不够到位。

   (三)对重要的教育事件和人物的有关知识的掌握不够系统、全面。全卷难度在0.33以下的9道试题当中(见表3),涉及重要的教育事件和人物有关知识的试题就有7题,分别是第13、14、15、25、27、28、48题。这部分试题的编写上有一个特点,就是试题具体考核的是考核点的某一方面的内容。这就要求考生对与考核点相关的内容有较系统、全面的认识和理解。如第13、14、15、25题考核点分别为北宋的三次兴学、张之洞的教育思想、癸卯学制的建立、严复的教育思想,但具体考核内容则分别是“熙宁兴学”所采取的措施、《劝学篇》的内容、普通教育系统的组成、严复的主要教育著作。考生由于对考核点要求掌握的知识不够系统、全面,对其“知其一不知其二”,失分就在所难免。

  三、对考生备考的建议

  《中国教育史纲》内容纵贯数千年历史,所包含的信息量非常大,命题素材丰富。为此,考生的备考首先应建立在对教材的全面复习上,在此基础上,按照《考纲》的要求,以考核点为切入点,加强基础知识、基本理论的学习。其次,在复习过程中,要善于抓住重点内容。重点内容有两个层次的含义,一是本教材的重点章节,二是本章节的重点考点,即所谓“重中之重”。就本书而言,考生应紧紧围绕中国教育产生与发展的基本线索,重点掌握中国教育发展史上的“两个思想高峰(先秦和宋明时期)、一个转折(洋务运动和维新运动时期)”时期的教育事实和基本概念,以及中国现代教育形成的标志——三大学制,现代几个重要教育家的思想等内容;与此同时,对照《考纲》的要求,梳理出需要重点掌握的考点,以取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河南自考网》免责声明:

1、由于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本网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考试信息以省考试院及院校官方发布的信息为准。

2、本网信息来源为其他媒体的稿件转载,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内容与版权问题等请与本站联系。联系邮箱:812379481@qq.com。

河南自考便捷服务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年真题

自学考试《中国教育史》试卷评析

日期:2018-05-24 06:22:51  整理:河南自考网  浏览(

  一、试题评价

  (一)试题内容分布:本课程使用教材为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周德昌等编著的《中国教育史纲》(1998年版),全书共十五章。根据本课程《自学 纲》(以下简称《考纲》)的要求,考生应系统地把握中国教育史的基本线索,牢记各个历史时期的教育史实和基本概念,掌握各个历史时期重要的教育家的教育思想,并能深刻理解它们之间的辩证关系。

  由表1可见,本套试题覆盖面较广且重点较突出。在全书15个章节中,除第十四章外基本都有不同分量的取材,其中第一、八、九、十章所占分值分别为23%、10%、14%和10%,达到了全卷分值的57%,而这几章的内容正是《考纲》要求重点掌握的中国教育史的基本线索:中国教育的起源、理论奠基、教育制度的形成(萌芽)时期

(第一章:先秦时期的教育)——由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转型时期(第八章:洋务运动时期的教育、第九章:维新运动时期的教育)——现代教育形成时期(以三大学制的形成为标志,包括第十章辛亥革命时期的教育及第十一章“五四”时期的教育的部分内容,其中以第十章为主),命题较好地把握住了考核的重点内容。

   (二)试题难度分数分布:整卷难度约为52%,较易、中等、难分值比例分别为11:80:9,整卷的难度基本符合自学考试的要求,试题难度适中,没有偏题、怪题、繁题,绝大多数试题的难度在0.30—0.70之间。全卷难度较大的题型是多选题(0.26)和填空题(0.33)(见表2),也符合一般题型的特点,即多选题、填空题相对答题难度较大(较易失分)。

   (三)能力考核分数分布:本卷认知能力层次考核的分数比例适中,识记、理解、简单应用、综合应用的分数比例约为20:28:35:17,说明本卷在注重基础知识、基本理论考查的同时,也注重了应用能力的考查,较好地体现了自学考试的命题原则。

   (四)题型分数分布:本卷采用的7种题型均为一般考试常用题型,其中选择题22分,非选择题78分。笔者认为非选择题的比例过大(3:7或4:6的比例可能更加符合自考生的学习特点),其中名词解释3题9分、简答题5分25分、论述题2题20分,这部分占去了全卷54%的分值,直接导致的就是答题量过大,对以自学为主的广大自考生来说,不育是一件苦差事。另外,填空题有12小题共12分,这类考题易导致学生死记硬背现象,不符合自考生的学习特点,还不如改造为选择题;改错题也有12小题共12分,共题量、题分的比例都值得商榷,如保留本题型,建议缩减其比例。

  总的来说,本卷较好地贯彻了《考纲》的要求,无论是整卷的难度设计,还是试题的难易度、认知能力考核比例的构建,以及试题的覆盖面都较合理,不失为一份较好的试卷,如果能对题型的选用及题型分数的分布做一些调整,相信能更加符合自考生的学习特点。

  二、考试成绩及答题情况评析

  从卷面成绩及答题情况来看,考生普遍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一)对基础知识、基本理论的了解和掌握不够全面。本次考试平均分为52分,合格率为约52%。如果仅从统计意义上来看,这个成绩还是可以的。但从命题的角度来看,本卷没有超纲试题,考核内容基本上都是《考纲》要求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且基本上按照考核要求进行试题的编写,所有试题的答案均可在教材里找到。另外,从考生卷面上看,有不少缺答现象。如果考生能真正按照《考纲》要求全面地复习的话,成绩还会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二)对重点内容的把握欠佳。本卷试题覆盖面虽广但重点突出,全卷重点章节的内容分值达57分。但考生这一部分的平均得分只有一半多一点,不到30分,可见考生对重点内容的把握仍不够到位。

   (三)对重要的教育事件和人物的有关知识的掌握不够系统、全面。全卷难度在0.33以下的9道试题当中(见表3),涉及重要的教育事件和人物有关知识的试题就有7题,分别是第13、14、15、25、27、28、48题。这部分试题的编写上有一个特点,就是试题具体考核的是考核点的某一方面的内容。这就要求考生对与考核点相关的内容有较系统、全面的认识和理解。如第13、14、15、25题考核点分别为北宋的三次兴学、张之洞的教育思想、癸卯学制的建立、严复的教育思想,但具体考核内容则分别是“熙宁兴学”所采取的措施、《劝学篇》的内容、普通教育系统的组成、严复的主要教育著作。考生由于对考核点要求掌握的知识不够系统、全面,对其“知其一不知其二”,失分就在所难免。

  三、对考生备考的建议

  《中国教育史纲》内容纵贯数千年历史,所包含的信息量非常大,命题素材丰富。为此,考生的备考首先应建立在对教材的全面复习上,在此基础上,按照《考纲》的要求,以考核点为切入点,加强基础知识、基本理论的学习。其次,在复习过程中,要善于抓住重点内容。重点内容有两个层次的含义,一是本教材的重点章节,二是本章节的重点考点,即所谓“重中之重”。就本书而言,考生应紧紧围绕中国教育产生与发展的基本线索,重点掌握中国教育发展史上的“两个思想高峰(先秦和宋明时期)、一个转折(洋务运动和维新运动时期)”时期的教育事实和基本概念,以及中国现代教育形成的标志——三大学制,现代几个重要教育家的思想等内容;与此同时,对照《考纲》的要求,梳理出需要重点掌握的考点,以取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本文标签:河南自考 河南自考历年真题 自学考试《中国教育史》试卷评析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http://www.hazikao.net

本文地址:http://www.hazikao.net/lnzt/11085.html



《河南自考网》免责声明

1、由于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本网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考试信息以省考试院及院校官方发布的信息为准。

2、本网信息来源为其他媒体的稿件转载,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内容与版权问题等请与本站联系。联系邮箱:81237948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