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填空第三章
立即购买
《自考视频课程》名师讲解,轻松易懂,助您轻松上岸!低至199元/科!
第三章 辛亥革命
本章重点
1、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革命活动(成立政党、宣传与辩论、组织武装起义等)
2、三民主义学说的内容
3、辛亥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及局限性
4、北洋军阀的统治及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
本章提示
注意比较资产阶级革命与资产阶级改良的区别,理解革命是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状态的最好途径和手段.
基本概念和判断
1、"回收利权"运动: 20世纪初铁路和矿山的利权是列强掠夺的重点.中国人民开展了回收利权运动和保路运动.
2、《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清政府已经成为"洋人的朝廷".
3、清末新政的部分内容:1901年设立督办政务处开始新政.主要有:改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新设商部、学部和巡警部;从1906年起废除科举考试;颁布《商律》等.
4、"预备立宪"与"皇族内阁":1906年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1908年颁布《钦定宪法大纲》,1911年5月成立"皇族内阁".
5、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阶级基础和骨干力量:阶级基础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骨干力量是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6、中国资产阶级革命组织: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组织.1904年后,华兴会(黄兴在长沙组建),科学补习所、光复会等成立.
7、第一个全国性资产阶级政党及其纲领:1905年8月,在东京成立同盟会.同盟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纲领,机关报为《民报》.
8、革命派与改良派辩论的焦点:要不要以革命的手段推翻清政府.
9、革命的思想宣传家及其代表作:章炳麟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的《革命军》,陈天华的《警世钟》和《猛回头》.
10、三民主义学说的内容:1905年11月,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纲领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后被称为三民主义.民族主义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民权主义即"创立民国;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
11、保路风潮:1911年,反对清政府出卖粤汉、川汉铁路路权给帝国主义的运动.四川省最为激烈,成为武昌起义的导火索.
12、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新军中的革命党人打响了武昌起义的第一枪,随即全国响应,从此掀起辛亥革命的高潮.
13、中华民国: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建立,改国号为中华民国,孙中山为被选为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是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革命政权.
14、《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发点.它确认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政治制度.
15、北洋军阀:中国近代史上的代表大地主和买办资产阶级利益的军事政治集团.1912年到1928年为其统治期.
16、袁世凯复辟帝制:1916年元旦,袁世凯称洪宪皇帝.在人民的反对声中,于83天后取消.
17、"二次革命":1913年因袁世凯刺杀宋教仁和"善后大借款"而起,因战场主要在九江和南京而被称作"赣宁之役",又称"二次革命"(相对于辛亥革命而言).
18、护国战争:1915年12月,蔡锷宣布云南独立,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
19、孙中山护法运动的目的:要求北洋军阀统治者恢复并保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民国时期的国会.
20、旧民主主义革命终结的标志:1922年6月,孙中山第二次护法战争的失败.
本章重点
1、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革命活动(成立政党、宣传与辩论、组织武装起义等)
2、三民主义学说的内容
3、辛亥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及局限性
4、北洋军阀的统治及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
本章提示
注意比较资产阶级革命与资产阶级改良的区别,理解革命是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状态的最好途径和手段.
基本概念和判断
1、"回收利权"运动: 20世纪初铁路和矿山的利权是列强掠夺的重点.中国人民开展了回收利权运动和保路运动.
2、《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清政府已经成为"洋人的朝廷".
3、清末新政的部分内容:1901年设立督办政务处开始新政.主要有:改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新设商部、学部和巡警部;从1906年起废除科举考试;颁布《商律》等.
4、"预备立宪"与"皇族内阁":1906年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1908年颁布《钦定宪法大纲》,1911年5月成立"皇族内阁".
5、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阶级基础和骨干力量:阶级基础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骨干力量是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6、中国资产阶级革命组织: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组织.1904年后,华兴会(黄兴在长沙组建),科学补习所、光复会等成立.
7、第一个全国性资产阶级政党及其纲领:1905年8月,在东京成立同盟会.同盟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纲领,机关报为《民报》.
8、革命派与改良派辩论的焦点:要不要以革命的手段推翻清政府.
9、革命的思想宣传家及其代表作:章炳麟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的《革命军》,陈天华的《警世钟》和《猛回头》.
10、三民主义学说的内容:1905年11月,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纲领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后被称为三民主义.民族主义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民权主义即"创立民国;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
11、保路风潮:1911年,反对清政府出卖粤汉、川汉铁路路权给帝国主义的运动.四川省最为激烈,成为武昌起义的导火索.
12、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新军中的革命党人打响了武昌起义的第一枪,随即全国响应,从此掀起辛亥革命的高潮.
13、中华民国: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建立,改国号为中华民国,孙中山为被选为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是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革命政权.
14、《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发点.它确认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政治制度.
15、北洋军阀:中国近代史上的代表大地主和买办资产阶级利益的军事政治集团.1912年到1928年为其统治期.
16、袁世凯复辟帝制:1916年元旦,袁世凯称洪宪皇帝.在人民的反对声中,于83天后取消.
17、"二次革命":1913年因袁世凯刺杀宋教仁和"善后大借款"而起,因战场主要在九江和南京而被称作"赣宁之役",又称"二次革命"(相对于辛亥革命而言).
18、护国战争:1915年12月,蔡锷宣布云南独立,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
19、孙中山护法运动的目的:要求北洋军阀统治者恢复并保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民国时期的国会.
20、旧民主主义革命终结的标志:1922年6月,孙中山第二次护法战争的失败.
本文标签:河南自考 历史类 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填空第三章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http://www.hazikao.net)
《河南自考网》免责声明:
1、由于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本网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考试信息以省考试院及院校官方发布的信息为准。
2、本网信息来源为其他媒体的稿件转载,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内容与版权问题等请与本站联系。联系邮箱:812379481@qq.com。
相关《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填空第三章》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