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自考中医内科学(一)串讲笔记汇总
《自考视频课程》名师讲解,轻松易懂,助您轻松上岸!低至199元/科!
一、感冒
1、感冒:是感受触冒风邪而导致的常见外感疾病,临床表现以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脉浮为其特征。
2、普通感冒与时行感冒鉴别:普通感冒病情较轻,全身症状不重,少有传变。在气候变化时发病率可以升高,但无明显流行特点。若感冒一周以上不愈,发热不退或反见加重,应考虑感冒继发它病,传变入里。时行感冒病情较重,发病急,全身症状显著,可以发生传变,化热入里,继发或合并它病,具有广泛的传染、流行性。
3、风寒束表: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肢节酸痛,鼻塞声重或鼻庠喷嚏,时流清涕,喉庠,咳嗽,痰吐稀薄色白,口不渴或渴喜热饮,舌苔薄白而润,脉浮或浮紧。(荆防败毒散)
4、风热犯表:身热较著,微恶风,汗泄不畅,头胀痛,面色多红,目胀,咳嗽,痰粘或黄,或咳声嘶哑,咽燥,或咽喉乳蛾红肿疼痛,鼻塞,流黄浊涕,口干微渴欲饮,舌苔薄白微黄,舌边尖红,脉浮数。(银翘散)
5、暑湿遏表:身热,微恶风,汗少,肢体酸重或疼痛,头昏重胀痛,咳嗽痰粘,鼻流浊涕,心烦口渴,或口中粘腻,渴不多饮,胸闷脘痞,泛恶,腹胀,大便或溏,小便短赤,舌苔薄黄而腻,脉濡数(新加香薷饮、霍香正气散)。
二、咳嗽
1、“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指出咳嗽病证的病位在肺,并强调外邪犯肺或脏腑功能失调而病及肺者均可致咳。
2、病机关键:不论邪从外入,或自内而发,均可引起肺失宣肃,肺气上逆作咳。
3、内伤咳嗽乃属邪实与正虚并见,病理因素为“痰”与“火”。
4、咳嗽的治疗,除直接治肺外,还应从整体出发注意治脾、治肝、治肾等。
5、风寒袭肺:咳嗽声重,气急,咽庠,咳嗽稀薄色白,常伴鼻塞,流清涕,头痛,肢体酸楚,恶寒发热,无汗等表证,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三拗汤、止嗽散)。
6、风热犯肺:咳嗽频剧,气粗或咳声嘎哑,喉燥咽痛,咳痰不爽,痰粘稠或稠黄,咳时汗出,常伴鼻流黄涕,口渴,头痛,身楚,恶风,身热等表证,舌苔薄黄,脉浮数或浮滑。(桑菊饮)
7、风燥伤肺:干咳,连声作呛,喉庠,咽喉干痛,唇鼻干燥,无痰或痰少而粘连成丝,不易咳出,或痰中带有血丝,口干,初起或伴鼻塞、头痛、微寒、身热等表证,舌质红干而少津,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或小数。(桑杏汤)
8、痰湿蕴肺:咳嗽反复发作,咳声重浊,痰多,因痰而嗽,痰出咳平,痰粘腻或稠厚成块,色白或带灰色,每于早晨或食后则咳甚痰多,进甘甜油腻食物加重,胸闷,脘痞,呕恶,食少,体倦,大便时溏,舌苔白腻,脉象濡滑。(二陈平胃合三子养亲汤)
9、肺阴亏耗:干咳,咳声短促,痰少粘白,或痰中带血丝,或声音逐渐嘶哑,口干咽燥,或午后潮热,颧红,盗汗,日渐消瘦,神疲,舌质红,少苔,脉细数。(沙参麦冬汤)
三、哮病
1、李用粹“内有壅塞之气,外有非时之感,膈有胶固之痰”。
2、病理因素以“痰”为主。发病机制为痰气搏结,壅阻气道,肺失宣降。
3、哮证与喘证鉴别:哮证和喘证都有呼吸急促、困难的表现。哮必兼喘,但喘未必兼哮。哮指声响言,喉中哮鸣有声,是一种反复发作的独立性疾病;喘指气息言,为呼吸气促困难,是多种急慢性疾病的一个症状。
四、喘证
1、喘证,临床表现以呼吸困难,甚至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为特征者,谓之喘证。
2、肾虚不纳:喘促日久,动则喘甚,呼多吸少,呼则难升,吸则难降,气不得续,形瘦神惫,跗肿,汗出肢冷,面青唇紫,舌淡苔白或黑而润滑,脉微细或沉弱,或见喘咳,面红烦躁,口咽干燥,足冷,汗出如油,舌红少津,脉细数。(金匮肾气丸、参蛤散)
3、上盛下虚:喘咳痰多,气急,胸闷,腰酸,下肢欠温,苔腻,脉沉细或兼滑。(苏子降气汤)
五、肺痨
1、肺痨是具有传染性的慢性虚弱疾患,以咳嗽、咯血、潮热、盗汗及身体逐渐消瘦为主要临床特征。
2、病因:感染“痨虫”。
3、治疗当以补虚培元和治痨杀虫为原则。
4、肺阴亏损:干咳、咳声短促,或咯少量粘痰,或痰中带有血丝、色鲜红,胸部隐隐闷痛,午后自觉手足心热,或见少量盗汗,皮肤干灼,口干咽燥,疲倦乏力,纳食不香,苔薄白、边尖红,脉细数。(月华丸)
5、阴虚火旺:呛咳气急,痰少质粘,或吐痰黄稠量多,时时咯血、血色鲜红、混有泡沫痰涎,午后潮热,骨蒸,五心烦热,颧红,盗汗量多,口渴心烦,失眠,性情急躁易怒,或胸肋掣痛。男子可见遗精,女子月经不调,形体日益消瘦。舌干而红,苔薄黄而剥,脉细数。(百合固金汤合秦艽鳖甲散)
六、心悸
1、心悸是指患者自觉心中跳动,心慌不安的一种病证。
2、心悸与惊悸、怔忡鉴别:三者在诱发因素、发作时间、病势及发展趋势方面有所不同,但亦有联系。惊悸发作与外来刺激、情绪波动有关,时作时止,阵发性,病情较轻,日久可成心悸。心悸为劳累后发作,活动后悸动明显,病情较重,日久不愈可成怔忡。怔忡者,无诱因亦自然发作,持续不已,病情重,易致水肿、喘脱等危重证候。
3、气血不足:心悸不安,活动后易发,休息后减轻。气短,自汗,神倦,头晕,失眠,健忘,面色晄白无华,舌质淡红,脉象细弱。(归脾汤)
4、阴虚火旺:心悸不宁,思虑劳心尤甚。心烦少寐,头晕目眩,耳鸣,面赤升火,舌红,苔少。或薄黄苔,脉细数。(天王补心丹、朱砂安神丸)
5、痰火扰心:心悸时发时止,受惊易作,胞闷,烦躁,痰多稠粘,头昏,失眠,恶梦纷纭,口干苦,舌苔黄腻,脉弦滑数。(黄连温胆汤)
6、心血瘀阻:心悸,胸闷,阵发性心胸刺痛,或面唇紫暗,舌质带有紫色或有瘀斑,脉涩或结代。(血府逐瘀汤)
7、心阳虚弱:心悸不安,动则更甚,或怔忡不已,胸闷,气短,甚则喘促难卧,动则为甚,汗出不止,怯寒肢冷,面色苍白,舌淡苔白,或舌质胖而淡紫,脉沉细无力或迟或数,或微细欲绝。(参附汤、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七、胸痹
1、“真心痛,手足青至节,心痛甚,旦发夕死,夕发旦死”。
2、引起胸痹的病因主要为寒邪内侵、饮食不当、情志失调、年老体虚。
3、病理因素为阴寒、痰浊、瘀血相互为患。
4、胸痹与真心痛区别:真心痛为胸痹之危重证,预后较差。心胸痹反复发作,频率增加,症状加重,应警惕真心痛发生。若出现心胸剧痛不止,持续半小时以上,一般治疗方法无效,应考虑为真心痛。如伴汗出、肢冷、唇甲青紫、脉微欲绝,应迅速抢救。
5、阴寒:胸闷气短,或胸痛彻背,受寒则甚,心悸,恶寒,肢冷,舌苔白滑,脉沉迟。(瓜蒌薤白白酒汤)
6、痰浊:胸闷如窒而痛,或痛引背部,气短喘促,咳嗽痰多,粘腻色白,舌苔浊腻,脉滑。(瓜蒌薤白半夏汤)
7、血瘀:胸痛如刺,固定不移,或呈绞痛,痛引肩背,多呈发作性,胸闷气短,心悸,舌质紫暗,或有紫点瘀斑,脉涩或结代。(血府逐瘀汤)
八、失眠
1、“虚劳虚烦不得眠,酸枣仁汤主之”。
2、心脾两虚:梦多易醒,心悸健忘,头晕目眩,肢倦神疲,纳食无味,面色少华,舌质淡,苔薄白,脉象细弱。(归脾汤)
3、阴虚火旺:稍寐即醒,或虚烦不眠,心悸,五心烦热,汗出,口干咽燥,头晕,耳鸣,健忘,腰酸或有梦遗,舌质红,脉细数。(朱砂安神丸、补心丹)
4、痰热内扰:睡眠不实,心烦不宁,或时醒时寐,或恶梦纷纭,胸脘痞闷,痰多,头晕目眩,口苦,舌苔黄腻,脉滑数。(温胆汤)
5、肝郁化火:烦热不寐,性情急躁易怒,面红目赤,口苦口干,小便黄赤,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弦数。(龙胆泻肝汤)
九、痴呆
1、痴呆是因先天禀赋不足,或老年精气亏虚,或情志失调、外伤、中毒等导致脑的智能活动发生严重障碍,以呆傻愚笨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神志疾病。
十、厥证
1、厥证是以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四肢厥冷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证。
2、鉴别中风与痫证:中风病以老年人为多见。素体有肝肾阴虚,肝阳上亢,阳动化风,中入脏腑者,突然昏仆,并伴有口舌(口呙)斜、偏瘫失语等症,神昏时间较长,苏醒后有瘫痪、失语等后遗证。痫证常有先天因素,以青少年为多见。痫之重者亦为突然昏仆,不知人事,发作时间短暂,但发作时常伴有号叫,抽搐,口吐涎沫,咬破舌头,两目上视,小便失禁,且常反复发作,每次症状均类似,苏醒缓解后如常人。
本文标签:河南自考 医学类 2019年自考中医内科学(一)串讲笔记汇总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http://www.hazikao.net)
《河南自考网》免责声明:
1、由于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本网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考试信息以省考试院及院校官方发布的信息为准。
2、本网信息来源为其他媒体的稿件转载,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内容与版权问题等请与本站联系。联系邮箱:81237948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