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公共关系学复习重点第六章

发布日期:2018-05-23 12:26:43 编辑整理:河南自考网 【字体: 】   【自考招生老师微信】
立即购买

《自考视频课程》名师讲解,轻松易懂,助您轻松上岸!低至199元/科!

  第六章 公众心理分析
  一、知觉概念
  1.知觉:是大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
  *2.影响知觉的因素: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偏见(多选)
  3.知觉的选择性:指在知觉过程中,为了清晰地反映对象,人们从许多事物中自觉地或不自觉的选择知觉对象的心理过程。
  *4.知觉选择性受客观及主观因素所制约:
  客观因素:(多选)
  A. 知觉对象本身的特征 B. 对象和背景的差别 C. 对象的组合
  主观因素:(多选)
  A. 需要和动机 B. 兴趣 C. 性格 D. 气质 E. 知识
  *5.知觉的偏见:人们在感知事物的时候,由于特殊的主观动机或外界刺激,对事物产生一种片面或歪曲印象的心理过程。(名词解释)P131
  *6.产生偏见的几个方面:
  A. 首因效应:第一印象的强烈影响。(名词解释)P131
  B. 近因效应:最近或最后印象的强烈影响。
  C. 晕轮效应:一种片面的知觉。
  D. 定型作用:(刻板印象)固定的僵化印象对人的知觉的影响。
  *7.心理定势 (名词解释)P132
  二、需要与公众行为
  1.需要:人对特定目标的渴求与欲望,是推动行为的直接动力。
  *2.1943年,(美)马斯洛在《人类动机理论》一文中首次提出了需要层次论,并在《动机与人格》中作了进一步阐述。(单选)
  *3.需要的五个层级:(多选)
  A. 生理的需要 B. 安全需要 C. 社交的需要 D. 自尊的需要 E. 自我实现的需要
  *4.优势需要决定行为:在同一时间、地点、条件下,人存在多种需要,其中有一种占优势地位的需要决定着人们的行为。(名词解释)P138
  (当优势需要获得满足后,它的动力作用随之减弱,高一级的需要才处于优势地位。)
  *5.马斯洛需要层次论(论述)P133-138
  三、态度与公众行为
  *1.态度:是人们在认识和行为上相对固定的影响,包括人对事物和社会认知的倾向、情感的倾向和意图的倾向等。(名词解释)P138
  2.态度的结构:
  认知(态度形成的基础) 情感(在态度中具有调节作用) 意图(态度的外显因素)
  (行为以态度作为内在动力)
  *3.态度的特性:(多选)
  A. 态度的社会性 B. 态度的针对性 C. 协调性 D. 稳定性 E. 两极性 F. 间接性
  *4.影响和改**度的因素:(简述、单选)P141-143
  分为两种:一是态度的一致性改变。 (量的改变)
  二是态度的不一致性改变。(质的改变)
  A. 社会因素 B. 团体因素 C. 宣传因素 D. 个性因素:(个性倾向性因素、个性心理特征)
  E. 态度系统特征因素
  (总之,态度的形成和改变中上述各种主客观因素的结果。客观因素是外因,以社会因素为主,主观因素是内因,以思维和个性倾性因素为主。)
  四、霍夫兰的说服模式:
  他认为人的态度的改变主要取决于说服者的条件、信息本身的说服力以及问题的排列技巧。
  五、流行、流言及舆论
  *1.流行:是一种群众性的社会心理现象,指许多人去追求某种生活方式,使这种方式在短期内随处可见,从而导致连锁性的感染。(名词解释)P145
  2.流行三方面的涵义:
  A. 是人对某种生活方式的随从,涉及范围广。
  B. 相当多的人去随从。
  C. 在一定时期内的,过了一定的时间便不再流行。

[1]  




《河南自考网》免责声明:

1、由于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本网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考试信息以省考试院及院校官方发布的信息为准。

2、本网信息来源为其他媒体的稿件转载,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内容与版权问题等请与本站联系。联系邮箱:812379481@qq.com。

河南自考便捷服务

当前位置: 首页 > 串讲笔记

自考公共关系学复习重点第六章

日期:2018-05-23 12:26:43  整理:河南自考网  浏览(

  第六章 公众心理分析
  一、知觉概念
  1.知觉:是大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
  *2.影响知觉的因素: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偏见(多选)
  3.知觉的选择性:指在知觉过程中,为了清晰地反映对象,人们从许多事物中自觉地或不自觉的选择知觉对象的心理过程。
  *4.知觉选择性受客观及主观因素所制约:
  客观因素:(多选)
  A. 知觉对象本身的特征 B. 对象和背景的差别 C. 对象的组合
  主观因素:(多选)
  A. 需要和动机 B. 兴趣 C. 性格 D. 气质 E. 知识
  *5.知觉的偏见:人们在感知事物的时候,由于特殊的主观动机或外界刺激,对事物产生一种片面或歪曲印象的心理过程。(名词解释)P131
  *6.产生偏见的几个方面:
  A. 首因效应:第一印象的强烈影响。(名词解释)P131
  B. 近因效应:最近或最后印象的强烈影响。
  C. 晕轮效应:一种片面的知觉。
  D. 定型作用:(刻板印象)固定的僵化印象对人的知觉的影响。
  *7.心理定势 (名词解释)P132
  二、需要与公众行为
  1.需要:人对特定目标的渴求与欲望,是推动行为的直接动力。
  *2.1943年,(美)马斯洛在《人类动机理论》一文中首次提出了需要层次论,并在《动机与人格》中作了进一步阐述。(单选)
  *3.需要的五个层级:(多选)
  A. 生理的需要 B. 安全需要 C. 社交的需要 D. 自尊的需要 E. 自我实现的需要
  *4.优势需要决定行为:在同一时间、地点、条件下,人存在多种需要,其中有一种占优势地位的需要决定着人们的行为。(名词解释)P138
  (当优势需要获得满足后,它的动力作用随之减弱,高一级的需要才处于优势地位。)
  *5.马斯洛需要层次论(论述)P133-138
  三、态度与公众行为
  *1.态度:是人们在认识和行为上相对固定的影响,包括人对事物和社会认知的倾向、情感的倾向和意图的倾向等。(名词解释)P138
  2.态度的结构:
  认知(态度形成的基础) 情感(在态度中具有调节作用) 意图(态度的外显因素)
  (行为以态度作为内在动力)
  *3.态度的特性:(多选)
  A. 态度的社会性 B. 态度的针对性 C. 协调性 D. 稳定性 E. 两极性 F. 间接性
  *4.影响和改**度的因素:(简述、单选)P141-143
  分为两种:一是态度的一致性改变。 (量的改变)
  二是态度的不一致性改变。(质的改变)
  A. 社会因素 B. 团体因素 C. 宣传因素 D. 个性因素:(个性倾向性因素、个性心理特征)
  E. 态度系统特征因素
  (总之,态度的形成和改变中上述各种主客观因素的结果。客观因素是外因,以社会因素为主,主观因素是内因,以思维和个性倾性因素为主。)
  四、霍夫兰的说服模式:
  他认为人的态度的改变主要取决于说服者的条件、信息本身的说服力以及问题的排列技巧。
  五、流行、流言及舆论
  *1.流行:是一种群众性的社会心理现象,指许多人去追求某种生活方式,使这种方式在短期内随处可见,从而导致连锁性的感染。(名词解释)P145
  2.流行三方面的涵义:
  A. 是人对某种生活方式的随从,涉及范围广。
  B. 相当多的人去随从。
  C. 在一定时期内的,过了一定的时间便不再流行。

[1]  


本文标签:河南自考 河南自考串讲笔记 自考公共关系学复习重点第六章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http://www.hazikao.net

本文地址:http://www.hazikao.net/cj/4975.html



《河南自考网》免责声明

1、由于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本网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考试信息以省考试院及院校官方发布的信息为准。

2、本网信息来源为其他媒体的稿件转载,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内容与版权问题等请与本站联系。联系邮箱:81237948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