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河南自考网 > 串讲笔记> 自考训诂学考点九> 浏览文章

自考训诂学考点九

发布日期:2018-05-23 12:29:17 编辑整理:河南自考网 【字体: 】   【自考招生老师微信】
立即购买

《自考视频课程》名师讲解,轻松易懂,助您轻松上岸!低至199元/科!

  四十一、122页,《说文,十二卷下,民部》这说明,在运用以形说义的原则时,必须以笔意为据。如硬拿笔势说义,则会穿凿附会,走向廖误。

  第二,异形和数义的问题。这些不同的形体也能统一在同一本义或相互有关联的意义上。《说文解字》中往往是将不同形体的重文统一起来的。

  因声求义。晚近章炳麟、黄侃两先生在总结前人文献语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又把训诂学进一步提高到“语言学”的理论上来。

  128页,简答,如何利用声音来求义呢?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是解决同音替代问题,排除通假造成的形、义分离现象,求得本字,以便更好地运用以形说义的原则;第二,是解决方言词的问题,求得方言词声音变化的轨迹;第三,是推求语源,解释某些词诠释命名的由来。

  128页,名词:通假,就是在用字时不写本字而取另一个声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代替。

  130页,识别古书中的通假现象,以声音为线索,区别本字和借字,是非常必要的。如《庄子,逍遥游》: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这句话“野马”,晋人司马彪注:野马,天地间气。《楚辞》里的“愈氛雾其如磨”,磨:尘埃;马:磨;

  131页,《战国策,齐策》:狗马实外厩,美人充下陈。所谓“美女充下陈”就是在阶下充满了载歌载舞的美女的意思;陈的本字是墀。

  四十二、134页,第三,推求语源的问题。前人早有“声训”之说。所谓“声训”,就是从声音线索推求语源的方法。

  翻译:《召南,行露》:何以速我狱。《毛传》:“狱,确也”。翻译:“为什么跟我打官司(招我于狱)”。

  138页,章先生的《文始》:是运用因声求义的方法来阐述语源、疏明语言发展变化的专著。

  140页,汉代末年刘熙写的《释名》,大量运用“声训”。他一方面用声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解释词义的来源,探索词的命名的意义,另一方面广泛地综合了各地的方音,分辩它的发音部位和方法,来探索词义的特点。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是清代训训诂学杰出之作。《说文,草部》:若,择菜也。

  四十三、146页,1、古代文献语言与后代书面语言,既有差异亦可互相沟通。《说文》未收录。如《说文,阜部》:“堤,唐也。”其实“堤”与“唐”的义界不同,“堤”指拦水的建筑物,“唐”指蓄水的洼下之空唐。如《大戴礼记》:“鱼跃拂池。”拂池就是擦到水塘的边涯。2、古代文献语言也有保留在现代汉语口语中的,把二者联系起来加以考察,更是疏通训诂的必要方法。如《说文,酉部》:“滥,泛齐,行酒也。”“行酒”者,是普普通通的酒,并非嘉酿。

  150页,考察古代社会,第一,与词义发展有直接联系的是社会生活。比如,“玉”这个词,本来是一种又光泽又洁白的石头名称。“玉”字的词义便从“美好的石头”发展为一切最美好的品物标志,引申成为“标准美”的意思了。

  152页,如“洒”,“洗”这两个字。从音读和词义上来看,“洒”就是今天所谓用水洗除泥垢的“洗”。如:“涤,洒也”:“沫,洒面也”;“浴,洒身也”;“澡,洒手也”;“洗,洒足也”。颜师古《汉书注》“洒音信”,可见“洒”与“讯”也是同音同义字。
 

本文标签:河南自考 串讲笔记 自考训诂学考点九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http://www.hazikao.net

本文地址:http://www.hazikao.net/cj/9823.html




《河南自考网》免责声明:

1、由于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本网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考试信息以省考试院及院校官方发布的信息为准。

2、本网信息来源为其他媒体的稿件转载,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内容与版权问题等请与本站联系。联系邮箱:812379481@qq.com。

相关《自考训诂学考点九》的文章

河南自考便捷服务

当前位置: 首页 > 串讲笔记

自考训诂学考点九

日期:2018-05-23 12:29:17  整理:河南自考网  浏览(

  四十一、122页,《说文,十二卷下,民部》这说明,在运用以形说义的原则时,必须以笔意为据。如硬拿笔势说义,则会穿凿附会,走向廖误。

  第二,异形和数义的问题。这些不同的形体也能统一在同一本义或相互有关联的意义上。《说文解字》中往往是将不同形体的重文统一起来的。

  因声求义。晚近章炳麟、黄侃两先生在总结前人文献语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又把训诂学进一步提高到“语言学”的理论上来。

  128页,简答,如何利用声音来求义呢?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是解决同音替代问题,排除通假造成的形、义分离现象,求得本字,以便更好地运用以形说义的原则;第二,是解决方言词的问题,求得方言词声音变化的轨迹;第三,是推求语源,解释某些词诠释命名的由来。

  128页,名词:通假,就是在用字时不写本字而取另一个声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代替。

  130页,识别古书中的通假现象,以声音为线索,区别本字和借字,是非常必要的。如《庄子,逍遥游》: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这句话“野马”,晋人司马彪注:野马,天地间气。《楚辞》里的“愈氛雾其如磨”,磨:尘埃;马:磨;

  131页,《战国策,齐策》:狗马实外厩,美人充下陈。所谓“美女充下陈”就是在阶下充满了载歌载舞的美女的意思;陈的本字是墀。

  四十二、134页,第三,推求语源的问题。前人早有“声训”之说。所谓“声训”,就是从声音线索推求语源的方法。

  翻译:《召南,行露》:何以速我狱。《毛传》:“狱,确也”。翻译:“为什么跟我打官司(招我于狱)”。

  138页,章先生的《文始》:是运用因声求义的方法来阐述语源、疏明语言发展变化的专著。

  140页,汉代末年刘熙写的《释名》,大量运用“声训”。他一方面用声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解释词义的来源,探索词的命名的意义,另一方面广泛地综合了各地的方音,分辩它的发音部位和方法,来探索词义的特点。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是清代训训诂学杰出之作。《说文,草部》:若,择菜也。

  四十三、146页,1、古代文献语言与后代书面语言,既有差异亦可互相沟通。《说文》未收录。如《说文,阜部》:“堤,唐也。”其实“堤”与“唐”的义界不同,“堤”指拦水的建筑物,“唐”指蓄水的洼下之空唐。如《大戴礼记》:“鱼跃拂池。”拂池就是擦到水塘的边涯。2、古代文献语言也有保留在现代汉语口语中的,把二者联系起来加以考察,更是疏通训诂的必要方法。如《说文,酉部》:“滥,泛齐,行酒也。”“行酒”者,是普普通通的酒,并非嘉酿。

  150页,考察古代社会,第一,与词义发展有直接联系的是社会生活。比如,“玉”这个词,本来是一种又光泽又洁白的石头名称。“玉”字的词义便从“美好的石头”发展为一切最美好的品物标志,引申成为“标准美”的意思了。

  152页,如“洒”,“洗”这两个字。从音读和词义上来看,“洒”就是今天所谓用水洗除泥垢的“洗”。如:“涤,洒也”:“沫,洒面也”;“浴,洒身也”;“澡,洒手也”;“洗,洒足也”。颜师古《汉书注》“洒音信”,可见“洒”与“讯”也是同音同义字。
 


本文标签:河南自考 河南自考串讲笔记 自考训诂学考点九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http://www.hazikao.net

本文地址:http://www.hazikao.net/cj/9823.html



《河南自考网》免责声明

1、由于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本网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考试信息以省考试院及院校官方发布的信息为准。

2、本网信息来源为其他媒体的稿件转载,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内容与版权问题等请与本站联系。联系邮箱:81237948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