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学习笔记 领导权变论

发布日期:2018-05-23 12:28:08 编辑整理:河南自考网 【字体: 】   【自考招生老师微信】
立即购买

《自考视频课程》名师讲解,轻松易懂,助您轻松上岸!低至199元/科!

(一)权变论的概念与权变因素分析
没有一种能适应任何的领导模式,只能提出在特定情况下相对来说最有效的领导模式,这就是权变的观点。
权变理论认为,领导的有效性主要取决于以下三类因素:
1、领导者自身的特点;
2、被领导者的特点;
3、领导的情景。
权变理论的核心思想就是明确指出:没有任何一种管理方式是绝对有效的,在不同的情景里,选择适宜的管理方式才是最有效的领导。

(二)费德勒的权变领导论
菲德勒(F.Fiedler)经过长达15年的调查研究,于1967年提出了“有效领导的权变模型”,通常叫菲德勒模式。
权变领导论认为,领导者的领导是否有效是在领导者行为与某种组织因素相互作用的形势下决定的。一些领导者在一种形势下或一种组织内可能有效地领导,而在另一种形势下或另一种组织内却无效。因此,任何领导类型既非十全十美,也非一无是处,而应与环境相适应。
何塞和布兰卡特认为,领导方式的选择取决于工作中被领导群体的成熟度,领导要根据被领导群体工作成熟度的变化来调整和改变领导方式,以达到较好的管理绩效水平。领导的进程如同生命一样,逐步发展、变化,求得领导方式的权变统一,创造了三度空间领导效率模型,这就是领导的生命周期理论。它认为,工作中的群体成员在大多数情况下呈现出逐步成熟的变化。
在管理中没有最好的领导方式,只有权变因素决定最适宜的领导方式,代表了现代领导权变理论的核心思想。
领导有效性评价的理论依据:
1、权变理论是领导有效性评价的理论依据;一个好领导的含义是在一定的条件下讨论领导的工作绩效评价。
2、从领导的素质理论出发,对领导的能力,个性特征和基本素质进行评价。
评价的主要方面:
1、领导的工作绩效评价。领导的工作绩效不单是指其工作的数量和质量,这些评价都可以规定出硬性的指标。
2、领导功能的组织评价,领导的最终目的是完成组织的绩效目标。

(三)途径—目标理论
途径—目标理论是由加拿大多分伦多大学教授埃文斯大于1968年提出,后由他的同事豪斯教授在1971年给予补充和发展而形成的,是近年来国外颇受重视的理论。
途径—目标理论的基本含义是:领导的管理行为应该以关心下属和组织指引为基本出发点,并以此帮助下属建立起明确的工作目标和实现目标的途径,其中还要考虑到诸多因素的影响。简言之,即领导应指明达成目标的途径。
途径—目标理论认为,领导的有效性取决于他能激励下属达成目标并在其工作中得到满足的能力,为此,领导者应该作到:(1)阐明对下属工作任务的要求;(2)用抓组织、关心生产的方法帮助职工扫清达到目标的通路。

影响领导效能的因素
1、领导者自身的因素
(1)领导者的基本素质、能力和知识水平;
(2)领导者的行为方式、工作类型;
(3)领导者的权力基础;
(4)领导群体的特征、年龄结构和构成。
2、被领导者方面的因素
(1)被领导者的素质、工作技能水平、群体或组织的构成和规模;
(2)群体和组织的历史状况、运行知识;
(3)组织成员的动机、需求和期望水平;
(4)成员的一般心理状况,个性因素。
3、领导环境方面的因素
(1)组织与周围的组织、环境之间的关系;
(2)组织或群体的人际关系、工作关系;
(3)组织,群体、个人和领导之间的合作程度;
(4)管理和决策系统的执行情况;
(5)组织的激励系统和领导的激励水平;
(6)组织的结构、设计,变革和发展状况。




《河南自考网》免责声明:

1、由于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本网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考试信息以省考试院及院校官方发布的信息为准。

2、本网信息来源为其他媒体的稿件转载,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内容与版权问题等请与本站联系。联系邮箱:812379481@qq.com。

河南自考便捷服务

当前位置: 首页 > 串讲笔记

组织行为学学习笔记 领导权变论

日期:2018-05-23 12:28:08  整理:河南自考网  浏览(

(一)权变论的概念与权变因素分析
没有一种能适应任何的领导模式,只能提出在特定情况下相对来说最有效的领导模式,这就是权变的观点。
权变理论认为,领导的有效性主要取决于以下三类因素:
1、领导者自身的特点;
2、被领导者的特点;
3、领导的情景。
权变理论的核心思想就是明确指出:没有任何一种管理方式是绝对有效的,在不同的情景里,选择适宜的管理方式才是最有效的领导。

(二)费德勒的权变领导论
菲德勒(F.Fiedler)经过长达15年的调查研究,于1967年提出了“有效领导的权变模型”,通常叫菲德勒模式。
权变领导论认为,领导者的领导是否有效是在领导者行为与某种组织因素相互作用的形势下决定的。一些领导者在一种形势下或一种组织内可能有效地领导,而在另一种形势下或另一种组织内却无效。因此,任何领导类型既非十全十美,也非一无是处,而应与环境相适应。
何塞和布兰卡特认为,领导方式的选择取决于工作中被领导群体的成熟度,领导要根据被领导群体工作成熟度的变化来调整和改变领导方式,以达到较好的管理绩效水平。领导的进程如同生命一样,逐步发展、变化,求得领导方式的权变统一,创造了三度空间领导效率模型,这就是领导的生命周期理论。它认为,工作中的群体成员在大多数情况下呈现出逐步成熟的变化。
在管理中没有最好的领导方式,只有权变因素决定最适宜的领导方式,代表了现代领导权变理论的核心思想。
领导有效性评价的理论依据:
1、权变理论是领导有效性评价的理论依据;一个好领导的含义是在一定的条件下讨论领导的工作绩效评价。
2、从领导的素质理论出发,对领导的能力,个性特征和基本素质进行评价。
评价的主要方面:
1、领导的工作绩效评价。领导的工作绩效不单是指其工作的数量和质量,这些评价都可以规定出硬性的指标。
2、领导功能的组织评价,领导的最终目的是完成组织的绩效目标。

(三)途径—目标理论
途径—目标理论是由加拿大多分伦多大学教授埃文斯大于1968年提出,后由他的同事豪斯教授在1971年给予补充和发展而形成的,是近年来国外颇受重视的理论。
途径—目标理论的基本含义是:领导的管理行为应该以关心下属和组织指引为基本出发点,并以此帮助下属建立起明确的工作目标和实现目标的途径,其中还要考虑到诸多因素的影响。简言之,即领导应指明达成目标的途径。
途径—目标理论认为,领导的有效性取决于他能激励下属达成目标并在其工作中得到满足的能力,为此,领导者应该作到:(1)阐明对下属工作任务的要求;(2)用抓组织、关心生产的方法帮助职工扫清达到目标的通路。

影响领导效能的因素
1、领导者自身的因素
(1)领导者的基本素质、能力和知识水平;
(2)领导者的行为方式、工作类型;
(3)领导者的权力基础;
(4)领导群体的特征、年龄结构和构成。
2、被领导者方面的因素
(1)被领导者的素质、工作技能水平、群体或组织的构成和规模;
(2)群体和组织的历史状况、运行知识;
(3)组织成员的动机、需求和期望水平;
(4)成员的一般心理状况,个性因素。
3、领导环境方面的因素
(1)组织与周围的组织、环境之间的关系;
(2)组织或群体的人际关系、工作关系;
(3)组织,群体、个人和领导之间的合作程度;
(4)管理和决策系统的执行情况;
(5)组织的激励系统和领导的激励水平;
(6)组织的结构、设计,变革和发展状况。


本文标签:河南自考 河南自考串讲笔记 组织行为学学习笔记 领导权变论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http://www.hazikao.net

本文地址:http://www.hazikao.net/cj/7840.html



《河南自考网》免责声明

1、由于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本网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考试信息以省考试院及院校官方发布的信息为准。

2、本网信息来源为其他媒体的稿件转载,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内容与版权问题等请与本站联系。联系邮箱:812379481@qq.com